「翻滾吧!男孩」也是去年非常引人注目的紀錄片之一,我認為題材吸引人和拍上架構手法輕快明亮是主要原因。在台灣體育項目一向不是很被重視的教育範圍內,更不用說是體操這樣比較偏向冷門的運動項目,然而練體操需要經歷過的辛勞和付出的血汗是旁人所難以理解的,若不是真的對體操運動有一股執著和熱誠,很容易半途而廢。就因為一群容易引起別人疼愛,純真的孩子的面孔,卻有著超齡的熱情和夢想,這樣的題材,自然會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此外,有別於許多紀錄片,「翻滾吧!男孩」採用輕鬆詼諧的方式架構而成,不僅因為小主人翁的童言童語讓人會心一笑,剪接和後製也使用很多插畫、動畫的方式為這個紀錄片增色不少,因此,對於許多題材本身就較為嚴肅或傷感的紀錄片而言,這樣的紀錄片無疑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也較容易像看電影一樣帶領觀眾看完全片。
此片中以教練林育信兒時練體操的經歷,與現在他所教導的小朋友交錯紀錄。林育信回憶以前練體操的辛苦,對比這七名小朋友的淚水;林育信練體操時的教練如何教導,對比這七名小朋友受到林育信的磨練等,唯一不知道的是,未來這七個小朋友,有幾個可以像林育信一樣,對體操的熱情始終不退,繼續在這塊領域努力。其實除了闡述了國內體操環境的改變和現況,更讓我感覺到一點承先啟後的溫馨,當時也是從國小被挖掘去練體操的小朋友,即使中間一路經過許多波折,甚至一度放棄體操,最後還是重回體操界,帶領著更多國家未來的人才進入體操界。
其實台灣對體操運動的確沒有這麼重視,畢竟體操對於台灣而言不像棒球、跆拳道那樣被矚目,而且體操對於選手是否能從小鍛鍊更是重視,所以小選手的辛勞和未來,其實是沒有這麼篤定的,但是對於這樣的問題,在教練的口中雖然有提到,但是仍不會給人感慨、憂心之感,全片營造的明快幽默是主要的原因,除了不會替小選手未來的體操之路擔憂,相反的,對我而言會產生一種「明天會更好」的希望。
在片中我覺得比較不同於多數紀錄片的也有角色刻化鮮明這個特色,片中在一開始就把每個小朋友的狀況交代清楚,還跟拍了一些小朋友在學校以外的狀況、訪問家長等,都讓觀眾和每一位小選手更貼近,也因此更能站在他們的角度去體驗他們的生活,情緒隨之擺動,綜合這些,都是我覺得此紀錄片成功的地方。
而這部紀錄片詼諧幽默的態度其實很能抓住我的注意力,片尾「兩分先生」可以靈活的在馬鞍上活動;「牛奶糖小子」也可以擺脫最後一名苦苦追趕哥哥們,技巧越來越純熟進而被派去參加比賽,更讓我心中感動不已,因為有種一路看他們練習,有歡笑、有淚水的感覺。因此,這部紀錄片我比較無法比較確切的認為,加入什麼元素會更好,但我會因為這部紀錄片,進一步想多了解其他體育在台灣的培育和發展狀況,畢竟我不能只因為這七名小選手可愛,或是這一股「翻滾吧!男孩」風潮,就花了九十分鐘感受一下那股感動,之後全盤拋開,紀錄片該是帶起觀眾對某項議題的了解和重視,或許相關的議題還可以用不同的拍攝手法和切入點還創造,至於本片主旨「有夢就追,不要怕累」,我認為本片架構的很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