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色戒有許多我無法完全理解的地方
所以去電影版看看大家的討論
看到一篇我覺得寫的相當好的文章
超讚
所以貼一下貼一下
目前分類:看完電影要討論~才會長大喔!! (15)
- Oct 15 Mon 2007 13:42
在奇摩電影討論版找到一篇好文章
- Oct 14 Sun 2007 22:25
電影週(下)
星期天,敏如竟然有放假
所以就一起去看
我們約了很久的"色、戒"
為此,幾天前我還剛去把文章找出來看完
當對文字還有印象時
比照李安詮釋的色、戒
有另一種感動!
- Oct 14 Sun 2007 21:57
電影週(上)
由於家彗在雜誌社、敏如在東森工作
他們不約而同的收到電影院的公關票
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電影看
這個週末我連看兩天,兩部電影
所以叫做"電影週"
- Aug 18 Sat 2007 02:58
氣象人....
一部台灣沒有上映直接出dvd的電影
相信台灣之所以沒上映
就是因為覺得這部戲沒有大爆破、大製作.....
不過,就在颱風夜的晚上凌晨
我碰巧在hbo看到這部電影
一看....就停不了了!
- Aug 08 Wed 2007 23:10
很久不見的電影心得...巴黎我愛你
是的....自從我放任我的部落隔擺爛後
我就很久沒有將我看到的電影寫出心得了!!
這是開張第一篇...
就來寫寫~上次看巴黎我愛你的心得吧!!
- Apr 13 Thu 2006 23:01
西班牙公寓
久久沒有一起去看電影的敏如跟我,今天又決定出去看電影啦!由於最近沒有好看的院線片,所以我跟她又一起去了mtv找電影看,因為我們兩個一直想要找比較劇情類的小品電影,不是看過就忘了的那種,所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尋找,連店員都誇獎我們說,我們這種觀眾越來越少了,忍不住得意一下!
- Mar 10 Fri 2006 00:07
熱舞17:迷情哈瓦那
這個星期三,我因為自己內心對salsa的迷戀,所以去看了迷情哈瓦那這部電影
- Mar 01 Wed 2006 16:43
心得:慕尼黑(2)
- Mar 01 Wed 2006 15:59
心得:慕尼黑(1)
- Jan 13 Fri 2006 00:18
原罪犯
今天跟姊妹們去mtv看電影,原本是要看"色計",在最後一刻因為長度的關係(色計只有89分鐘)而選了"原罪犯"(兩個小時),雖然是為了貪小便宜的心態,但是,看完只有驚呼再驚呼. 原罪犯整部片的調性大致都深沉黑暗,但是其中不乏一些黑色幽默(我個人覺得有漫畫性的喜感),套句著名影評人的話"這部戲徹底挑戰了人對暴力.復仇.倫理的最底線,若是色情和暴力的強度再增加,很容易就淪為三流的重口味片,轉移了觀眾對於這部電影題材的注意力".我也覺得,逃出了牢籠只是進入了一個更大的牢籠;復仇者的行動只是牽扯出一段更大的復仇,其實每個人的定位已經不是那麼清楚了,對我而言唯一確定的是這一整段糾葛的悲劇,我想最幸運的是一開始就選擇死掉的姊姊和莫名其妙被謀殺的妻子了吧! 結尾倒不是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而是留給了觀眾一個思考的空間,最後留下來的到底是大秀還是猛獸?我覺得是後者,當經歷了一切痛苦之後,便不是這麼容易被催眠的了,相反的,有時候被催眠反倒是一種解脫,我想最後美度說完"我愛你"之後大秀的笑容,讓我覺得,留下的不是忘了一切的大秀,而是選擇不說的野獸.此外,李宇鎮最後的一句"我們明知不能相愛還是相愛,你行嗎?"更讓我心頭一陣,原本對他的負面印象忽然轉為同情. 總而言之,我覺得這部片的導演雖然普遍被認為帶有一些其他導演的影子(追殺比爾.功夫.2046等),但我想坎城影展的陪審團大獎不是白拿的,很多畫面和細節的處理其實都有涵義,是個有機會我會想再看一次的電影,但是我想"活口拔牙"."斷舌謝罪"那些就免了,我應該還是會照慣例的別過頭!
- Jan 09 Mon 2006 12:21
其實紀錄片系列...
那三篇~是我的媒介批評課的作業!哈哈哈~~就放了上來~話說...一次連趕三篇作業~越到後面內容越虛,其實對於這三部紀錄片我的評價都滿高的啦,礙於老師必定喜歡看我們挑一下骨頭...所以囉...但翻滾吧!男孩裡的小恩~真的可愛到一個爆炸再爆炸!!
- Jan 09 Mon 2006 12:19
紀錄片系列3:翻滾吧!男孩
「翻滾吧!男孩」也是去年非常引人注目的紀錄片之一,我認為題材吸引人和拍上架構手法輕快明亮是主要原因。在台灣體育項目一向不是很被重視的教育範圍內,更不用說是體操這樣比較偏向冷門的運動項目,然而練體操需要經歷過的辛勞和付出的血汗是旁人所難以理解的,若不是真的對體操運動有一股執著和熱誠,很容易半途而廢。就因為一群容易引起別人疼愛,純真的孩子的面孔,卻有著超齡的熱情和夢想,這樣的題材,自然會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此外,有別於許多紀錄片,「翻滾吧!男孩」採用輕鬆詼諧的方式架構而成,不僅因為小主人翁的童言童語讓人會心一笑,剪接和後製也使用很多插畫、動畫的方式為這個紀錄片增色不少,因此,對於許多題材本身就較為嚴肅或傷感的紀錄片而言,這樣的紀錄片無疑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也較容易像看電影一樣帶領觀眾看完全片。
此片中以教練林育信兒時練體操的經歷,與現在他所教導的小朋友交錯紀錄。林育信回憶以前練體操的辛苦,對比這七名小朋友的淚水;林育信練體操時的教練如何教導,對比這七名小朋友受到林育信的磨練等,唯一不知道的是,未來這七個小朋友,有幾個可以像林育信一樣,對體操的熱情始終不退,繼續在這塊領域努力。其實除了闡述了國內體操環境的改變和現況,更讓我感覺到一點承先啟後的溫馨,當時也是從國小被挖掘去練體操的小朋友,即使中間一路經過許多波折,甚至一度放棄體操,最後還是重回體操界,帶領著更多國家未來的人才進入體操界。
其實台灣對體操運動的確沒有這麼重視,畢竟體操對於台灣而言不像棒球、跆拳道那樣被矚目,而且體操對於選手是否能從小鍛鍊更是重視,所以小選手的辛勞和未來,其實是沒有這麼篤定的,但是對於這樣的問題,在教練的口中雖然有提到,但是仍不會給人感慨、憂心之感,全片營造的明快幽默是主要的原因,除了不會替小選手未來的體操之路擔憂,相反的,對我而言會產生一種「明天會更好」的希望。
在片中我覺得比較不同於多數紀錄片的也有角色刻化鮮明這個特色,片中在一開始就把每個小朋友的狀況交代清楚,還跟拍了一些小朋友在學校以外的狀況、訪問家長等,都讓觀眾和每一位小選手更貼近,也因此更能站在他們的角度去體驗他們的生活,情緒隨之擺動,綜合這些,都是我覺得此紀錄片成功的地方。
而這部紀錄片詼諧幽默的態度其實很能抓住我的注意力,片尾「兩分先生」可以靈活的在馬鞍上活動;「牛奶糖小子」也可以擺脫最後一名苦苦追趕哥哥們,技巧越來越純熟進而被派去參加比賽,更讓我心中感動不已,因為有種一路看他們練習,有歡笑、有淚水的感覺。因此,這部紀錄片我比較無法比較確切的認為,加入什麼元素會更好,但我會因為這部紀錄片,進一步想多了解其他體育在台灣的培育和發展狀況,畢竟我不能只因為這七名小選手可愛,或是這一股「翻滾吧!男孩」風潮,就花了九十分鐘感受一下那股感動,之後全盤拋開,紀錄片該是帶起觀眾對某項議題的了解和重視,或許相關的議題還可以用不同的拍攝手法和切入點還創造,至於本片主旨「有夢就追,不要怕累」,我認為本片架構的很完整。- Jan 09 Mon 2006 12:18
紀錄片系列2:無米樂
紀錄片「無米樂」在去年的台灣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熱潮,導演和拍攝人員到台南的鄉下農家,紀錄他們辛苦耕田、向天掙一口飯的生活,意外的紀錄到農民們的樂天知命,即使他們的生活並不安逸,年事已高仍必須做需要大量耗費體力的工作,但是也正因為他們日出而做、日落而習,更培養出他們與大自然相處的一套法則,生活樸實卻精神富裕、身體辛勞卻心靈安逸,我想,這部片之所以會掀起一股熱潮的原因,導演的拍攝手法自然不在話下,但對許多現代人而言,這樣的農家生活所培養出的開闊心胸,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因此更加值得珍惜。
「無米樂」一片以主角之一的崑濱伯在面中拜神、拜天作為開場,其中祈禱的話語重複不少次,除了希望今年農作一切順利豐收之外,不外乎就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奇妙的是主角的祈禱不會讓人覺得空泛高調﹙說實話我去廟裡拜拜也已經很少發這樣的願了﹚,相反的更讓人感受到他的無爭和無所求,所以我認為全片很多類似這樣的鋪陳和相關的對話,一段「右眼應病失明是因為年輕時曾把品質不好的土豆賣出」的敘述,更是讓人不禁疼惜這樣難得的質樸。總而言之,全片帶給觀眾在觀看本片時很一致的調性,就是「知足常樂」個高貴情懷。
此片,另外一個吸引我注意的,除了主角們的生活常態,就是美麗的稻田景色,那種遼闊、井然有序的美感,也為整紀錄部片加分不少,在這樣的環境、如此的美景,一群農民在其中照著老天給的順序,一年復一年的完成份內的事,數十年如一日,畢竟主題是「樂天知命、與大自然共存的可愛農民」,畫面這樣的安排更讓人感到氣氛的渲染力。
隨著工業的進步,第二和第三產業興起,年輕人早已經紛紛投入這樣的工作領域中,即使是第一產業,也早已經在政府的推動之下邁向精緻化的農業,片中同樣也有提到這個問題,就是農村生產力嚴重不足的狀況,而這樣的一群老農,堅持不用除草劑,因為會破壞土壤;堅持不賣老牛,因為跟牠的感情就像老戰友,這樣的感情和帶給世人的啟發是無懈可擊的,也讓我們所謂的「年輕人」更加了解這種極度有別於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態度,看著主角們揮汗如雨在田中工作,雖然他們的言語不精練,更不會出口成章,但是卻隱含了一些經年累月累積下來的農家智慧,時令的改變對於農作物的影響等、解決各種害蟲的因應之道等等,令人越加敬佩。
如之前所述,「無米樂」在帶領我們體會一種寬闊、無求的生活態度是非常有成效的,觀眾多在這部紀錄片中受到啟發和感動,我也相同。但倘若要我為這部片做一些補充,我想我會放在造成現況的前因後果上。舉例來說,在人物的對話中有提到「因為被政府編入農地保護區,所以不能蓋工廠」、「崑濱伯母曾經和許多農民一樣一邊去工廠兼差賺錢」這些,都只是在話中些微被帶到,然而,這些狀況的前因後果、時代背景、對農民帶來的改變、未來可能的發展為何?我想這都是這部片中比較缺乏的部分。而未來台灣進入WTO之後,這些農民或是從產品該何去何從?除了當下的樂天知足,還會對他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衝擊,政府對這群人的態度或是相關政策又是什麼?國外也有許多農民因為WTO走上街頭抗爭的實例,台灣呢?或是說這群主人翁會嗎?沒有進行抗爭的原因,除了本身個性就是如此之外,應該還隱含著大環境的問題。- Jan 09 Mon 2006 12:16
紀錄片系列1:我的強娜威
「我的強娜威」一片,是直接與一個有外籍新娘為成員組成的家庭生活,並從這樣與我們親近的家庭生活中讓觀眾了解,外籍新娘在台灣遇到的問題、外籍新娘的仲介情形、和外籍新娘與台籍丈夫的相處困境等,我個人覺得這部片呈現出來的是喜憂參半,兼具歡笑和淚水的,並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透露出,外籍新娘制度勢必會面對的多數難題。同時我也認為,「我的強娜威」將人與人的情感、經濟能力的差異造成的尷尬、外籍新娘強娜威與台籍丈夫黃乃輝各自的立場和彼此的依賴等,心理感情層面的部分刻劃的相當膩細感人,但相反的,關於外籍新娘從她們在家鄉的時候如何參與、來台的過程、仲介費的索取和分配、仲介公司所應盡的義務責任或是在兩個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甚至到政府對於整個仲介制度的管理現況,其實都是這部紀錄片比較少著墨的地方。
而從另一方面而論,我同意本片具有導正多數人對外籍新娘的錯誤印象的優點,因為他從「情感」的角度出發,更容易讓觀眾接受「外籍新娘面臨的甘苦」等問題,進而較以平等的眼光視之,畢竟新聞系的我們,在比較台灣媒體對於外籍新娘的新聞處理時,顯而易見地帶有歧視和刻板印象的觀點,更不用說仲介媒體打著「保證處女、會做家事」的名號,刻意將外籍新娘物化,對台灣民眾所造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此紀錄片則是將所有觀眾拉回「人本」的角度去理解這樣的婚姻狀況,其實我們其中不難發現,很多問題是一般夫妻共組一個家庭時也會面臨的普通爭執。
片中黃乃輝以一句「絕對不要讓女人成為一種交易」,道盡了該給予外籍新娘的最基本的人權和尊重,但即使如此,強娜威仍然認為丈夫對自己的不信任來自於他是外籍新娘的身分,因為他認為黃乃輝不讓她出去找工作的原因就是「怕有錢會跑」,甚至黃乃輝已經在心中做好「不論如何會獨自照顧女兒」的打算,這代表,即使是致力於外籍新娘制度發展的黃乃輝,仍舊有一些心理層面的矛盾,起因說穿了就是「信任」問題,但是有趣的是,這樣的問題在一般的夫妻中為什麼比較不常見?我們似乎很少聽過丈夫不讓妻子出去工作的理由是「怕他有錢會跑」,我認為,這跟他們最初的地位不平等有著最大的關係。
我不知道原因是為了什麼,我總覺得台灣社會接受有關外籍新娘的相關新聞,關注程度不太一致。舉例來說,外籍新娘潛逃、虐待小孩、虐待公婆、賣淫等新聞,在我們的腦中﹙或是說一開始新聞的處理方式和篇幅﹚,永遠會比外籍新娘嫁來台灣之後被虐待、被羞辱或是遭遺棄來的有印象,而我認為這樣的狀況與外籍勞工的問題如出一轍,應該可以這樣說,外籍新娘在台灣多數民眾的眼中是不是等於外籍勞工的其中一種?差別只是在於外籍勞工出賣勞力,而外籍新娘則是專職煮飯生小孩的「工人」,若真的要問我,我會認為外界對外籍新娘的錯誤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於兩個國家、兩個家庭間的貧富差距,而政府和仲介商的錯誤則在於,沒有有效的將這之間所造成的影響降到最小。此外我認為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結果造成迎娶外籍新娘的台籍男子,容我大略一點的講,很高比例是在台灣經濟狀況並不好、生活環境在社會階層的中下,甚至是身心有殘疾的男子,是因為「擇偶困難」、「外籍新娘好管」、還是「外籍新娘取得容易」?﹙花一筆不算很大的錢就好﹚或是所有的原因都包括,我認為這對新娘嫁來台灣之後的心理狀態有很大的改變,因為他們也真的會把自己當成「新娘」嗎?
綜合以上,我覺得這部片的感情渲染力其實是很成功的,片中點出很多外籍新娘來台後的問題,所以若是從「讓觀眾更體貼、平等的看待外籍新娘」,此片的效果不言而喻。相反的,若是以「讓觀眾了解目前外籍新娘制度」為出發點,那麼我認為此片的著墨不足,若是我,我會想要補強目前政府對於婚姻仲介制度是不是有一定的缺失存在?因為我相信,政府的態度會影響仲介商的態度,而仲介商的態度會影響大眾的態度,大眾的態度勢必會影響到真正迎娶外籍新娘者的態度,如我之前所述,因為身分的差距所造成的不信任問題,終究還是存在。